单元主题
地球与邻居星球
核心问题:夜空中能看到什么?
学习目标:
- 讨论宇宙知识
- 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
- 运用图表对比分析
- 掌握总结式阅读策略
- 制作行星档案
模块详解
一、听力与口语(Listening & Speaking)
- 太阳系基础认知
- 词汇匹配:行星名称(Earth, Mars等)、宇宙物体(rocket, satellite等)
- 填空练习:描述天体特征(如月球绕地球周期27天,太阳提供光热)
- 对话练习:替换关键词讨论太阳特征(”It is the largest and brightest…”)
- 太阳科学数据
- 听力选择:太阳距离地球1.5亿公里,表面温度约5526°C,提供能量与热量,未来35亿年后亮度增加40%
- 小组任务:收集太阳信息并报告
- 观星实践
- 情景对话:康康等人观星,识别北斗七星与北极星
- 听力填空:总结观星内容(星星颜色差异、太阳是”白昼之星”)
- 口语活动:分享观星经历并创编对话
二、发音与朗读(Pronunciation)
- 单词重音训练
- 重点词汇:’Sun, ‘Earth, ‘planet 等
- 句子停顿技巧
- 例句:
“Most parts of the earth look blue / because of the oceans.”
“Mercury is the nearest planet / to the Sun.”
- 例句:
- 短文朗读实践
- 文本主题:太空基础知识(行星、恒星、太阳系组成)
三、思维技能(Thinking Skills)
- 对比分析表
- 太阳vs地球:类型、直径、颜色、生命存在(例:太阳直径139万公里,无生命)
- 内行星vs外行星:
组别 行星 大小 构成 内行星 水星、金星、地球、火星 较小 岩石与土壤 外行星 木星等气态巨行星 较大 气体+岩石
- 总结策略训练
- 太阳重要性:维持行星轨道 + 提供光热
- 地球宜居性:与太阳距离适中 + 大气层 + 水资源
四、主题阅读(Theme Reading)
- 太阳系行星概览
- 行星分类:
- 类地行星(水星、金星、地球、火星)
- 气态巨行星(木星、土星等)
- 关键数据:
- 木星最大(直径14万公里)
- 水星最近太阳(5800万公里),海王星最远(45亿公里)
- 地球温度适宜,火星可能存在生命(有冰)
- 行星分类:
- 图表填空
行星 大小 与太阳距离 温度 地球 直径1.3万公里 第三近 适中 水星 比地球小 5800万公里 比地球热 海王星 比地球大 45亿公里 约-200℃
五、词汇与语法(Vocabulary & Grammar)
- 后缀 -ness 应用
- 例词:brightness(亮度), closeness(接近度), coldness(寒冷)
- 填空:Mercury’s smallness makes it hard to observe.
- 比较级与最高级
- 规则总结:
- hot → hotter → hottest
- large → larger → largest
- wonderful → more wonderful → most wonderful
- 语境应用:
“Death Valley is the hottest and driest place…”
- 规则总结:
六、拓展项目(Project & Review)
- 行星档案制作
- 范例:水星(直径4880公里,昼夜温差极大)
- 小组任务:设计其他行星档案(如金星、木星)
- 宇宙探索主题
- 听力填空:哥白尼生平(日心说提出者)
- 科普阅读:黑洞特性、彗星运行规律
- 讨论任务:比较行星温度/大小/距离(例:金星温度最高)
- 冥王星专题
- 关键信息:
- 公转周期248地球年
- 5颗卫星,无大气层,温度极低
- 人类无法生存
- 关键信息:
七、自我评估(Self-assessment)
涵盖5大维度:
- 主题兴趣度(宇宙知识掌握)
- 语言应用能力(词汇、语法、发音)
- 活动参与表现(讨论、写作、理解力)
- 思维技能(对比分析、总结策略)
- 小组项目完成质量
单元设计亮点:
- 多模态任务链:从认知→分析→创造(如制作档案)
- 跨学科整合:天文知识+语言技能+批判性思维
- 合作学习:80%活动需结对/小组完成
- 价值观渗透:培养科学探索精神与责任感
此单元通过系统化活动设计,帮助学生构建宇宙知识体系,同时强化语言应用与高阶思维能力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