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单元核心目标
- 语言能力
- 运用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叙述故事
 - 为故事创作结局
 - 掌握发音规则:
ch/ph/sh/th/wh的拼读 
 - 文化意识
- 分析不同文化中的故事寓意(如《狮子和老鼠》《塞翁失马》《皇帝的新装》《丑小鸭》)
 - 探讨故事中的价值观:友谊、诚实、自我认同等
 
 - 思维训练
- 通过排序事件、补全流程图培养逻辑思维
 - 角色观点分析(如《丑小鸭》中各角色态度)
 
 
二、核心课文与练习
1. 经典故事学习
- 《狮子和老鼠》
- 听力排序:捕捉事件顺序(老鼠咬破网救狮子)
 - 思考题:狮子为何嘲笑老鼠?故事传达的互助精神
 
 - 《塞翁失马》
- 听力选择:马丢失→带回新马→儿子摔腿→免于参军
 - 哲理讨论:福祸相依的辩证思维
 
 - 《皇帝的新装》
- 发音训练:重点词汇朗读(
clever/smart等) - 流程图填空:骗子行骗→官员附和→皇帝游行→孩子揭穿
 - 角色观点分析(皇帝、官员、民众、孩子)
 - 核心问题:为何无人敢说真话?诚实的重要性
 
 - 发音训练:重点词汇朗读(
 
2.《丑小鸭》深度解析
- 情节理解
- 丑小鸭的外形差异(灰色 vs. 黄色小鸭)
 - 遭遇排斥→寻找归宿→蜕变成天鹅
 
 - 角色观点匹配
角色 态度(教材原句) 其他小鸭 “你太丑了!和我们不一样!” 猫和母鸡 “不会咕噜叫或下蛋?不能和我们住!” 其他鸟类 “你太丑,不能住在这里!”  - 讨论主题:自我接纳与成长的意义
 
三、语法与写作实践
1. 语法聚焦
- 一般过去时 vs. 一般现在时对比
- 过去时:
Did you read…?/The mouse bit the net. - 现在时:
It is a great book./People feel sad when they lose things. 
 - 过去时:
 - 动词形式选择练习(如 
paint/painted,lie/lied) 
2. 故事创作
- 《渔夫与魔鬼》续写任务
- 引导问题:渔夫如何说服魔鬼?结局反转设计
 
 - 小组互评:交换草稿并优化结局逻辑
 
四、拓展项目:戏剧表演任务
- 选题建议
- 《狮子和老鼠》:动作表现力强(撕咬网)
 - 《皇帝的新装》:讽刺喜剧效果佳(皇帝游行)
 - 《渔夫与魔鬼》:冲突张力足(魔鬼威胁)
 
 - 创作框架
场景设计:地点(海边/宫殿)→角色分配(叙述者+人物) 台词范例: Narrator: The fisherman found a shining bottle... Genie: Prepare to die! 表演要点:语气、表情、肢体动作配合情节冲突 
五、单元反思评估表
| 能力项 | 自评等级(√) | 
|---|---|
| 用过去时讲述故事的能力 | □✓□ | 
| 分析故事寓意和情感的能力 | □✓□ | 
| 续写故事结局的创意与逻辑 | □✓□ | 
| 跨文化故事的理解深度 | □✓□ | 
补充故事材料
- 《渔夫和金鱼的故事》(普希金寓言)
- 核心情节:金鱼满足贪婪妻子的要求→最终回归原点
 - 主题警示:贪得无厌终将失去一切
 - 分场景剧本:渔夫与妻子对话推动情节发展
 
 
总结亮点:单元通过经典文本实现语言训练与人文教育结合,听力输入(排序/选择)→阅读理解(流程图/问答)→语言输出(创作续写/戏剧表演)形成完整闭环,有效培养综合语言能力与批判性思维。
发表回复